春节假期
天气晴朗
古蔺处处人头攒动
今年
深受网友喜爱的
综艺节目《种地吧》嘉宾组合
“十个勤天”也来古蔺啦
春节期间
不想天天待在家
那就跟随“十个勤天”的脚步
带着家人朋友来打卡古蔺吧~
第一站 黄荆老林
黄荆老林旅游景区位于古蔺县西北部,是典型的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行走其间每吸一口都是满满负氧离子。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
忘掉平日里快节奏、繁忙的工作
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
尽情享用大自然馈赠的深度“洗肺”套餐
这里还有
瀑布群落、原始森林
高山湖泊 、丹霞绝壁
美美美美
还可以
跟着“十个勤天”打卡同款造型
第二站 大黑洞景区
这里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洞内空间高度差达300余米
怪石嶙峋
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有独特的苗家文化
独特的苗家蜡染
浓郁的苗族风情
丰富的苗族文化
这里每年都会举办苗家风情节
向游客们展示苗家风俗……
第三站 盐景河景区
盐景河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古蔺县东新镇李家寨村
是“川黔渝生态旅游金三角”的重要节点
洞内景观奇特、齐全
堪称国内岩溶地质景观全面的溶洞之一
洞内钟乳石、石笋、石柱、石瀑、石幔、石花
岩溶景观随处可见
景区还有
狼道攀爬、盐井溜索
峡谷泛舟、峡谷溯溪
星空露营、美味烧烤
……
让你无法拒绝
第四站 郎酒庄园
地处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腹地的古蔺
百余公里赤水河谷静谧
幽深孕育出得天独厚、不可复制的气候条件
土壤环境、河水资源和微生物群
诞生了全省唯一优质酱酒产区
被中酒协授予“世界美酒特色产区·中国酱酒之乡”称号
郎酒、潭酒、川酒……
多个酿酒基地在这块得天独厚的土地上
酿造出香飘万里的
玉液琼浆
赤水河左岸“青花郎”香飘四海
世界级“郎酒庄园”盛迎八方
……
很难想象
在赤水河畔重山之间
藏着这样一处绝美庄园
第五站 火星山森林公园
火星山森林公园
是古蔺县重要的市政园林公园
火星山上眺望
古蔺城跃然于眼底
漫步山中
草木清香之气扑鼻而来
与自然零距离接触!
来这里
与大地“对话”
与草木“嬉笑”
听虫鸣鸟叫
尘世所有烦恼忧愁瞬间烟消云散!
还可以在山顶茶吧
晒着太阳喝着茶
看着古蔺发展新变化
感受时光的流逝!
第六站 白沙场镇白马新村
白马新村
是国家AA级旅游景区
位于白沙场镇西北侧
是白沙场镇“画里乡村”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山村依山傍水
自然植被结构完整
喀斯特地貌和山泉水景(保寨河)构成了
青山绿水 碧草蓝天 溪流潺潺的世外桃源
1月13日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
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红色研学精品线路
其中古蔺这些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榜
过年期间来古蔺
开启一段铭记历史的红色之旅!
第一站 长征干部学院四渡赤水分院
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古蔺教学点位于古蔺县彰德街道蔺州大道南侧,按照红色文化为核、山地书院为本的理念设计。教学点作为古蔺县文化地标之一,始终以“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传承带为支撑,全力打造“川内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党校。
第二站 太平古镇
太平古镇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经典景区。古镇内保存有大量红军生活、战斗的遗迹,长征街、胜利街两条老街上,作为红军各种驻地而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56处。
第三站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
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600平方米。全馆共有展厅9个,分为序厅、苦难壮行厅、四渡赤水厅、经典传奇厅、创造辉煌厅、继往开来厅、永恒记忆厅、廉政教育厅、尾厅。展出有红军武器、印章、医书、马灯、标语、绝密号谱、宣传缎画、浮桥门板等300余件红军文物,其中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95件,集中反映了红军四渡赤水全过程。依托伟大的长征精神,这里已经成为当代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在走好新长征中汲取力量的新的精神高地。
第四站 白沙场镇总司令部驻地旧址
“白沙会议”旧址位于白沙场镇,1935年2月15日中央红军进至白沙(今为白沙场镇),当晚8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崔家祠堂设立总司令部,召开著名的“白沙会议”。2013年月5日,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驻地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站 二郎古镇
二郎红军街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二、四渡赤水重要战斗遗址,与郎酒关系密切,也是明清时期重要的盐运中转站。红军街具有红色文化、盐运文化和郎酒文化三张“文化名片”。古镇依山傍水而建,以峡长坡陡梯多为特色,房舍都是穿木接斗、瓦屋泥墙。是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二郎滩渡口、二郎驿道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体验独一无二的古蔺文化
感受蔺州儿女的热情好客
这个春节
我们在古蔺等你!
(来源:古蔺融媒 部分图片来源于县摄影家协会)
原创文章,作者:深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0830.com.cn/archives/1506